悼念恩师钟契夫先生

[2008-01-30]

哭恩师
——沉痛悼念钟契夫先生
李 宝 元
 
噩耗传来,恩师突然驾鹤仙去
公元2008128日凌晨4时,一颗高贵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无限崇敬和爱戴的伟大导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资深荣誉教授钟契夫先生,在他所挚爱的这块中华热土上款款走过了第83个春秋后,突然悄然、恬静地离我们而去。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他老人家的仙逝,我们这些作弟子的,无不犹如丧考妣,万分悲痛!
我是在他老人家走后4个小时,正准备挟着电脑走进讲堂时,突然接到师弟传来的噩耗的。当时,惊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万分悔恨自己没有天赐机缘,由于前天晚上突然接到报社布置的“作业”要赶写,竟然将原打算在他老人家出院前再步北医三院探望的计划给挤占了,使自己痛失与恩师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 我“狠心”的钟老师呀,您老人家怎么说走就走啊……
—— 您老人家那颗高贵的心脏,在前些天病魔那么残酷折磨和无情缠绕下,都能够那么规则有序、从容不迫地跳动,而且显得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生气勃勃富有生命活力,怎么在一切安然、祥和、平静的情况下,在亲朋好友及我们这些弟子们正期盼您出院欢聚一堂过新年的时刻,您竟然连个招呼也不打就离我们悄然而去……
—— 上个周六,当我到医院探视时,您老人家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我们师徒看报聊天,毫不惬意。您午饭后习惯性地想抽支烟,我说医院戒烟,请您老人家忍一忍,过两天回家了咱再抽;您老自言自语地说,离回家还有好几天呢……看着您失望、遗憾的表情,弟子实在于心不忍,问钟老师您真想抽?您说真想!于是就到楼下给您买了包玉溪,回来时听师母打电话来说不能让您抽,于是就没有将烟直接递给您而是放在抽屉中,嘱托您如果真想抽时就抽一、两口,您老还不无幽默地反问一句“抽一口那咋抽呀?”,谁知您老人家终于连这最后想抽的一口烟都没来得及就遗憾而去,我这作弟子的罪过啊……
—— 那天,从医院临走前,我说钟老师我先回去了,您连着两次客气无比地说:“谢谢你来看望我!” 并依依不舍地频频招手致意,您愚钝的弟子哪里知道,这竟成了您老临终前向弟子的告别话语和仪式……
新近出版《自选集》,临走前题字送弟子
恩师钟契夫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乃至新中国公共管理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高等经济与管理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和计划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他与其他27位老教授一起,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和金质荣誉奖章。20078月份,《钟契夫自选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首批28本“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之一隆重推出。这是恩师为我们留下的最后一份宝贵遗产,是集恩师60多年教学和研究成果集大成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涵盖了他在计划管理原理、经济计划方法和资源配置方式等三大领域所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预示,这部重要学术文献的正式出版发行,将成为激励后学者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的重要思想泉源和强大精神动力。
《钟契夫自选集》出版发行,恩师心中自然很高兴。出版社送来样书后,本来定于元月五日聚会,并郑重将书亲手分发给我们。可是临到时,先生却突然感到身体乏力,当天中午我到达他寓所时,老人家已经非常虚弱、气喘吁吁。见到我,竟然立刻起身,坐在书桌前颤颤巍巍但郑重其事地为我赠书题字,在扉页上清楚工整地纵式写下:“李宝元同志惠存 钟契夫 2008年元月五号”——看此情景,感动得我是泪花盈眶……谁知这竟成为先生的最后绝笔。此后三天由于病魔侵扰和折磨,钟老始终处于沉睡的间歇性暴躁中,直到第四天头上,仍然昏睡不醒,但拒绝上医院的意志很坚决,万般为难将他老人家强制送入医院。经治疗,先生病情迅速好转,半个月来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得非常好。本打算近日出院回家过年,谁知天不可测,先生驾鹤仙去……这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先生是一个行于常、拙于言的人,其人生经历像其他很多老一辈学者一样,虽然曲折坎坷,但却在个人操守和职业精神上,始终如一、顽强执着。早年以一个热血青年学子的纯真激情,投奔革命、追求真理;中年遭受文革运动风暴冲击,度过流放生涯;晚年在改革开放大好时代背景下,重新抖擞精神,以更加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始终坚守在教书治学一线岗位。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低调做人,谦虚谨慎、鞠躬尽瘁,潜心书斋、淡泊名利,忠于职守、授业解惑,—— 这就是像他那样的老一辈名家学者独有的职业信念和精神风貌;一辈子求真务实,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职业工作中,都永葆自己独有的朴实风格、傲然风骨,—— 这恰是他那样老一辈名师授业解惑、明德传道所操守的人生准则和高尚境界。
真真切切,难分难解师生情
就具体学术观点说,我可能算是先生门下所有弟子中最“叛逆”的一子。先生那一代人,经历的是“新旧社会两重天”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因此将“计划(经济)”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变革意义看得很重;而我们这一代人,则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获得的“新生”,所亲身经历并深切感悟的是一种“新旧体制两重天”的人生经验,因此将“市场(经济)”这种人类自然扩展秩序的历史价值和制度意义认得很真。而恰巧我们师徒又很相像,无论在个人秉性上,还是在学术态度上,都是很较真、认真、求真的人,加上主要是我自己原先在代际关系上“天真幼稚”、不能善解老辈心境意愿的缘故,因此,在校期间与先生在学术沟通中屡起“冲突”,以至成为“最勇敢的不孝弟子”。
此外,我们师徒还有很多不同:先生出身将门显贵家族,而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先生是一位不愠自威、寡言尊贵的长者,而我在他面前当属最放纵不羁、最敢胡说八道的愣头小子;先生是孤傲独立者,即使在自己病重交加、虚弱不能自持的情况下,只要他神志清醒绝不轻易让人帮助搀扶他,而我却是一个热情奔放、情感外露且往往不适当地乐于施于人者……。但这些差异不仅没有成为我们师徒交心的障碍,却恰成为恩师孝弟的良好媒介和契机。我们师徒因秉性相近、都喜欢直来直去,因此机缘巧合,使我们在十余年的交往中结下深厚而诚挚的师生友情,成为最能交心、最有灵犀之通的朋友:先生在我心中是一位慈父般令人尊敬爱戴的老前辈,我在先生心目中,据我感知,恐怕也是所有弟子中与他说话最多、最愿意相互亲近和倾诉、不是最得意也是比较满意的一个弟子。
每次回校到他寓所访问,毫无礼貌,从不事先打招呼,直来直去,隔三差五、想去就去,犹如回家看望亲人,“理直气壮,横冲直撞”。每次师徒聊天,彼此交头接耳(因为二者都耳背),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先生戴着耳机静静仔细倾听,时不时哦噢点头应答,兼作一些简短评论;弟子高嗓门大声喊叫,连珠炮般地恨不得将所有自己知道新闻旧事,统统发布给老人。现在回想起来,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其乐融融、天伦合和,无比惬意、好不开心!
逝者仙灵安息,生命轨迹精神意志永续!
您老人家走得太匆忙、太不是该走的时候了。
因为心情沉痛,无法集中精力上课。但是,一走进课堂,当看到那些怀着无限期待的眼神,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拖家带口前来听课的学生,我只能强压悲痛,一方面努力集中精力,一方面实情相告,请他们在我忘情走神时提醒我并予以见谅。这样,谨遵您的言传身教,将三天的课精神饱满地上完,并利用两个夜晚的时间,写了这篇悼文,以寄哀思。也将承给您的在天之灵,以祈安息!
老师,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师,请您再接受弟子最后一拜!请将弟子深深的祝福和情谊随带上,暖暖地、快乐地走向无尽宙宇、走向永远……
弟子愿您上天的路,与在地上一样,走得那样踏实、坚定、独立、从容……
弟子将继承您的意志,坚守教育职业岗位,明德传道、授业解惑,将您的仁义道德、宽厚情怀、学术思想、精神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老师,祝您一路走好!
2008-1-29 /30 2121
 
附:
1. 钟契夫 先生遗像
2. 《钟契夫自选集》编选说明及目录
 
 
钟契夫 先生遗像
 
 
钟契夫生平简介
 
钟契夫,原名钟西萍,192510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1944年萍乡中学高中毕业,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48年入华北大学一部政治十六班。毕业后留校先后任区队长助理、区队干事、队长。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在一线从事计划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钟契夫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19851991)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顾问,全国高等院校计划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南京大学、江西财经学院、黑龙江商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钟教授曾获国家、省、市和学校颁发的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奖项,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并授予金质荣誉奖章。主要代表作:《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历史的考察和理论的探索》,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投入产出分析》(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1993
 
《钟契夫自选集》
编选说明
1948年,我作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学生,经中共地下党组织介绍投奔河北正定县解放区华北大学,正式接受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开始了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生涯,至今已经近60个年头了。回顾这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教学职业经历和学术研究过程,自是感慨万千,有很多话要说。
但我是一个行于常、拙于言的人,只是数十年来本分作业,根据革命需要、服从组织安排,老老实实干了一些本该干的本职工作;多年来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了日常教学工作中,即使形成文字的一些东西也多是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学习心得和教学体会而已,很难说有什么像样的重大研究成果。
只因承蒙中国人民大学领导错爱、同事支持和鼓励,这才敢借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个媒介和平台,将自己数十年来教学科研方面形成的文字材料清查梳理了一遍,现整理成册奉献给读者,一来为自己做个交代,二来也对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有个交代,三来,也为后来者了解历史发展轨迹和学术思想演变脉络,提供一个路标或参照。
194812,像我们这代很多老同志一样,响应吴玉章校长号召,作为“工作母机”毕业留校任教,在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新型社会主义大学”一边学习一边教学,为国家大规模培养“懂得党的政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导干部及师资队伍。1953~1956年,正值学习苏联、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热潮,中国人民大学聘请了布列耶夫等数十位苏联专家教授讲授国民经济计划统计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当时,我在计划教研室工作,我们的教学工作模式基本上是“现学现教”,往往是头一天听苏联专家讲课,第二天把他们讲的东西学习消化整理后,就给中国学生去讲。这可以说是我正式接触、集中学习和研究计划管理问题的一个奠基时期。
此后,关于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基本理论、政策导向以及具体操作技术和方法,就成为我数十年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一个主题或主线。分开说来,大致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或学术走向:一是关于计划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的一些研究探索;二是关于经济计划方法问题的探索研究;三是关于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探索研究。
一.计划管理原理研究
早在1956年,我们就在吸收学习苏联国民经济计划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中国计划管理实践,编写并正式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计划学教科书《国民经济计划讲义》(六分册),可以说是填补了当时国内的一个空白,并基本奠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该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在此后的数年间,我围绕“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以及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重大问题,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后来受政治运动干扰,有关教学科研工作时断时续。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我重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教学工作岗位,开始在改革开放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和探索计划管理问题。
1987年,我接受国家计划委员会干部培训中心委托,组织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江西财经学院等高校的专业老师,主持编写并出版了一部《计划管理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这本教材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本依据,探讨了计划与市场最佳结合的途径,阐述了与高度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运作框架的新型计划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了计划管理分层决策、间接调控的意义,系统分析了各种宏观调节手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综合运用的策略和方法。《计划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及《计划体制和计划体系》就是在当时情况下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稿。
1986年,我申请并主持了国家教委“七五”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地区计划管理研究”。确立了研究提纲以后,并在分工协作进行相关学术文献和数据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于该年10~12月份,我带领课题组深入四川、湖北、广州11个县、市和经济特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撰写了川鄂穗三省计划体制改革调查报告(原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年第4期);后来又于198710月份组织课题组成员承担了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2000年)的咨询指导任务,并参与了该县的综合规划制定工作。该项规划作为科研成果于198811月上旬在合肥市通过了有国内著名专家参加的省级鉴定。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近50万字的研究著作《中国地区计划管理研究》,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丛书”于1990年出版。《关于中国地区计划管理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为该书撰写的绪言,基本反映了这项工作在当时的研究状况。
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方式也逐渐走向间接化、长期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心、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20006月份,我们接受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长期规划司的委托,专门组成课题组就此问题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并于20018月份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鉴定。2002年由中国计划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项研究成果《中长期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全面系统探讨了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长期规划的内容体系,发展战略理论和实践,中长期规划的形成过程,中长期规划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中长期规划方法和技术等重大问题。《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由我与许光建同志合作撰写的该书第一章文稿。
以上文稿组成本文集上编 的内容。
二.经济计划方法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管理决策科学化成为迫在眉睫亟待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成为我相当长时期内关注并跟踪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乌家培、张守一等同志合作,以“投入产出分析”为突破口,着手探讨在计划统计工作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数量经济分析技术。投入产出经济学和分析技术,原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创立,但作为一般分析技术,它适合于所有国家的国民经济部门联系平衡核算问题研究,有助于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且更易于与我国传统经济管理体制及常规计划统计核算体系相融合,也很有利于快速提高当时计划综合平衡工作的科学性。
1979~1981年,我与校内外同行专家一起合作在山西、黑龙江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参与了1979年山西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制工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于1984年撰写了《计划方法论的几个问题》,较早探讨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计划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此文基本思想后来在我主编的《经济计划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中有所反映。《经济计划方法导论》和《关于综合平衡法》就是我为该书撰写的两篇文稿。
19844月份,《山西统计》邀请我与邵汉青同志为该刊撰写“投入产出法通俗讲话”,《什么是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的经济理论基础》、《投入产出表的扩展》和《投入产出表的编写方法》就是我为这个“讲话”撰写的四讲内容。虽然现在看来都是一些“科普性”的知识介绍,但在当时对于推动我国计划统计工作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19846月间,中国数量经济协会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在河北承德召开有18所高等院校代表参加的“全国投入产出分析教学经验交流会”。在讨论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投入产出分析在国家经济管理和计划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必要对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编写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全面系统阐述介绍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各方面应用的教科书。于是在会后,我组织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北京经济学院的六位专家编写了《投入产出分析》,于1987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并获得第二届(1992年)全国高等学校国家优秀教材奖,随即修订完善并于1992年出了第二版。《投入产出分析导论》、《投入产出分析的科学基础》、《关于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和《关于教育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问题的初步探讨》是收入该书的四篇文稿。
以上文稿形成本文集的中编 内容。
三.资源配置方式研究
1996~1999年,我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期间,对于资源配置方式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和实践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探讨,这其实也是在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基础上,对我多年来从事国民经济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所作的一个反思和总结。这部著作于2000年由中国物价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就形成了本文集下编 最后九篇文稿。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资源配置方式而言,经历了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大历史阶段。《资源配置方式:历史考察和理论探索》是原书的导言,而后各篇文稿基本按照历史发展序列分别探讨分析了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社会历史形态下有关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实践概况,以及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一些中外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有关理论思想演变脉络。纵观历史,博采众家,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无外乎三种基本类型,即直接的(计划的)、间接的(通过市场)以及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实际的资源配置机制运作状况,其实都是在三种方式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明白了这个基本情况,我们在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就可以做到“胸中有数”。
总之,本文集是我五十多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国民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个综合反映,谨以此作为对当年吴玉章校长等老前辈的一个缅怀纪念,以及给后来学校及院系各界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一个执业交代,并借此机会,与我曾经一起度过难忘岁月的老同志、年轻同事和同学们一起,共享温馨回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也有一代人特有的历史局限。我们这代人,由于处于社会制度大变迁的年代,不仅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而且局限性可能还不小。在本文集辑录的有关文稿,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来,都是有很大“历史局限性”的;但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可以说,还是有许多值得珍视和借鉴之处的。真诚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钟契夫自选集》
上编:计划管理原理研究
计划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计划经济与计划管理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计划经济的科学预见
三.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四.确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五.社会主义商品型计划经济的特点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和任务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计划管理
计划体制和计划体系
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二.经济体制与计划体制
三.我国原有计划体制及其特征的形成
四.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五.计划决策的集权和分权
六.计划管理的调节体制
七.建立和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
八.计划管理的组织体制
九.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计划任务
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体系
十一.计划的指标体系
关于中国地区计划管理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要研究地区经济的计划管理
二.关于“地区”、“计划”等概念的涵义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地区计划管理
四.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五.地区计划管理研究的重点: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
六.县域经济的计划管理问题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
二.中长期规划要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三.中长期规划的直接理论依据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长期规划的经济理论基础
五.中长期规划要注意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和吸收
六.我国中长期规划的历史经验
中编:经济计划方法研究
经济计划方法导论
一.计划的科学性与计划方法
二.计划方法的哲学基础
三.“三论”、数学与计划方法
四.计划方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五.传统计划方法及其局限
六.计划的现代方法
七.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结合运用
关于综合平衡法
一.综合平衡和综合平衡法
二.综合平衡是局部平衡、单项平衡的有机结合
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地区综合平衡、部门和企业综合平衡
四.综合平衡的历史经验和指导思想
五.综合平衡的逻辑程序
六.关于从最终产品出发进行综合平衡问题的探讨
什么是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
一.从投入产出法的名称说起
二.投入产出法的内容
三.投入产出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应用
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
二.再生产理论与投入产出法相关概念
三.投入产出法反映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
四.投入产出法反映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统一
投入产出表的扩展
一.劳动投入产出表
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三.投入产出型综合平衡表
四.动态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一.产品和部门的分类与组合
二.资料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价值表”的计价和流通费的分解
四.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和预测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一.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模型体系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功能和局限性
投入产出分析的科学基础
一.什么是一般均衡论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创立及其思想渊源
三.投入产出分析应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基础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数学基础
下编:资源配置方式研究
资源配置方式:历史考察和理论探索
一.资源和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
三.历史和理论
前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阶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一.自然经济与资源配配置方式
二.……
(详见《资源配置方式研究》一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1626室 联系电话:010-5880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