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话题(5):人生在世,出场顺序很重要!

[2013-06-19]

“人本话题”专栏(5
人生在世,出场顺序很重要!
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性”或“年龄代沟”什么的,书匠宝元不大喜欢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那样嗲声嗲气、蹦蹦跳跳的杂耍娱乐节目,不过,在四月中旬网络上热转的该节目主持人钱枫一则微博,令人不能不刮目相看,话题虽然关于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的,但各种哲理韵味十足:“如果文佳佳先遇到每天早晨都为她跑几条街去买豆浆油条的Frank,平淡的日复一日之后,突然遇到会带她去坐游艇、吃法餐的老钟,不停收到包。那时,她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男人又会是谁呢?人生伴侣的出场顺序很重要。先遇到老钟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先遇上Frank是《蜗居》。”
人生伴侣的出场顺序很重要”,这话确实很有味道。其实,不仅“人生伴侣”,乃至“整个人生”,从内在认知到外在行为上,一系列的“出场顺序”都相当重要,不能颠倒的还真不能颠倒,否则,你整个人生将会被搅和得颠三倒四、乱七八糟,这点你如果经历一些世事百态,不服气你还真不行!
我们60后这代人,在上个世纪曾经是“80年代的新一代”那会儿,听说过但从未看到过国学经典“四书五经”的情况下,就跟着别人莫名其妙地“批林批孔”、“破旧立新”,加上我们被告知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在还不知道“家庭小事”,不知道究竟怎么正当对待身边人的情况下,只知道关心“国家大事”,大学毕业了二三十年了才匆匆忙忙补读到《大学》那样的精彩片段。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儒将之单独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和《中庸》合称“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在古人那里,“大学”一词除了一般“博学”之意而外,在实际私塾教育体系中,它是指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或曰“成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学问;十五岁入“大学”,研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世”的学问。故《大学》开篇有如下宏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里所述的所谓“三纲八目”乃曾子《大学》之道真传要义。据国学专家解说,其所谓“三纲”其实就是一个基本纲领,那就是“明明德”,至于“亲民”乃“明明德”之法,而“止于至善”是“明明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样,所谓“八目”实际上也就只一个基本条目,即“修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途径和手段,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具体外化途径和实现形式。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人生出场顺序,古人怕你听不明白,或听明白了没但没有留意“顺序不能变”的重要性,所以,在惜字如金的情况下不厌其烦地正说一遍,再反说一遍,好好让你牢牢记住这万万不可变的“人生顺序”!
“修身”即学习做人,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在社会伦理纲常中“尽职尽责”才能日臻完善,最后尽其“人性”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经过从内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外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修炼,通过内修“独善其身”,进一步外化而“兼治天下”,这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到最高境界就是所谓“止于至善”。
简单地说,大学要义就是以“做人”为根本。一个人要实现其“管理人生”达成其“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事业目标,首先必须从我做起,即“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用现在流行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或“人力资本投资”。“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并不意味着非做“人上人”不可,比如家长、国君或联合国秘书长什么的,而是作为家庭一成员、组织一分子、社区一居民、国家一公民乃至世界一主体,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以“天下主义”的忍爱包容心态去待人处世,积极与他人团结合作、努力奋斗,如果这样做到了,谁都有望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即实现宋儒大哲人张载(1020-1077)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自我管理目标。
放眼世界,这个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渐次出场的人生顺序,作为人人可以直接感受的人生经验,不仅中国哲学经典有如此精彩论述,西洋人也不“迟钝”,他们同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一样体悟出来,并特意镌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警告后人牢牢铭记在心。
据说,伦敦威斯特敏斯大教堂的地下室,墓室累累、纪念碑林立,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20多位国王,到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科学文学大师,以及“二战”期间著名的“大不列颠保卫战”中牺牲的皇家空军战士,都安葬于此。长眠在这里的人们,其生前人生感悟应该很能代表西洋精英文化水平。其中一个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人生感言: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也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出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或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读来令人无比感慨:无论西洋与东土,是人谁比谁又傻多少?从国学“三纲八目”的谆谆教导到西洋“墓志铭”的闲言碎语,关于“人生出场顺序很重要”的普适价值人生观,真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遗憾的是,古往今来、来来去去那么多人,有多少纷乱如麻的人生就是在少不更事时打乱了出场顺序、在行将就木时悔之晚矣而留下无限遗恨在人间的?!
亲爱的读者,你在眼还未花、发尚未白的情况下,竟然早早读到这样“谶语警世”般的文字,这该是多大的幸运啊!哈哈……下期再谈。
原载《商业文化》2103年第5期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1626室 联系电话:010-5880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