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话题(2):人,谁比谁傻多少?!

[2013-03-19]

人,谁比谁傻多少?!
宝元
“这世上的人,谁比谁傻多少?!”
此语出自俺农民老爹之口,教授儿子我引以为经典。
话说某年春节,为了“卖弄”孝心,我将老爹老妈从河南老家接到北京,谁知年没过完,老人家就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在屋里团团转,急着要走。
为了挽留他们,我婉言道:现在天还冷,老家没暖气,你们二老回去会受冻的,等过些时日,天气转暖了再回去,不是好些?再说现在春运期间也不好买票啊……话音未落,老父亲厉声道:你糊弄谁啊?这个时节,往北京来的票不好买,从北京往外走的买票不是问题!
我尴尬地笑说:您老还挺聪明的嘛……“这世上的人,谁比谁傻多少?!”老父金口随出此玉言。教授儿子对农民老爹的话,经过深刻反思、通透反思后,很以为然,甚至可以说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常作教书育人经典,到处传播宣扬。
实在地说,这世上的人,因生而不同,差异巨大,确实有傻瓜笨蛋之分、绅士平民之别。但既然都是人,其智商差异,并没有想当然假定的那么大。关于古人与今人、中国人与西洋人等等人类人群人间,他们作为人在智商素质上的低分别、无差异性,我们会在后面的“人本话题”文章中陆续讨论,这里就拿农民与教授做比较,说说这个文化大道理。
人们常想当然地认为农民素质低、教授有知识。其实,二者的差异不在素质、知识本身,而在于各自拥有什么素质、哪种知识。前者没有书本明晰知识,但拥有干中学来的隐含知识,常在生活中累积出金贵的真知常识;后者往往只有书本明晰知识,但时常缺乏隐含的生活知识,因而逐渐异化成自以为是、酸臭味十足、不会说人话般人事的“书呆子”。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新一旧两个段子,先插播一下,说给大家听听。既然是段子,劝当小小说来听,不可当真。旧段子没有特定对象,不会太敏感音引来误会;新段子调侃的是北大教授,前不久朋友手机发来的。尽管北大近年来“躺着中枪”的倒霉事儿多多,但谁让它是国人公认的最高学府呢,调侃教授自然要选北大教授,这样最有反讽效果,所以北大教授要以“包容并蓄”为楷模,不要对号入座哦。
新段子简短,就先说新的吧:
话说,一个以婚姻爱情为终生研究志向的北大教授,研究了几十年还是搞不清“爱情”与“婚姻”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一次到乡下问起老农这个问题,老农咧着嘴笑道“这还不清楚吗?……”
教授说,“我真搞不清楚,愿听高见。”
“虽然我不识字,其实也就一字之差吧。”老农笑答,“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想和她睡,这是爱情;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得和她睡,这就是婚姻。这都搞不明白,还教授呢,简直一个呆子!”
教授听后大呼,原来如此,您老人家可是解决了一个跨世纪学术难题啊!
旧段子,是好多年前从凤凰卫视英语节目中听到的,也极富文化哲理:
一次,一个博士乘摆渡木舟过河。在行程中就与船夫闲聊,问:“唉!老头儿,你懂什么?”船夫摇摇头表示不懂什么。
“你懂文学吗?”
“不懂!”老头儿回答说。
“懂物理学吗?”
“不懂!”
“懂天文学吗?”
“也不懂!”
……
“你什么都不懂,是不是个饭桶呀?”博士说完哈哈大笑。
正大笑间,风起浪涌,小船颠簸得很厉害。博士脸色苍白,吓得哇哇乱叫。船夫从容地安慰他说:
“别害怕,你叫什么?你是博士什么不懂?船翻了你游过去不就是了?!”
“我、我、我不会游泳……”话没说完,船就翻了,博士在水中挣扎着连喊救命,喝了很多水,狼狈不堪。
船夫将他像托死猪一样拉到岸上,笑着说:“博士,醒醒!你不是博士吗?什么都懂,怎么还要人救你。如果我不捞你,你现在不是‘饭桶’,或许成‘水桶’了吧?”
这两个段子不仅很幽默,但要听出来意思才是,似乎很能说明我们的问题。
如此看来,当年毛泽东号召还在城市中学上学的所谓“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如果抹去当时特定的(极左)政治氛围、经济(城镇就业)考量和文化(革命)色彩,从隐含知识(者)与明晰知识(者)的互补合作、互动沟通以及“知识平权”意义上来说,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可以说,农民儿子做教授,教授老爹是农民,纯粹是天命弄人事、机缘有巧合,说明不了什么;在很多时候,说不定是掉了个儿:教授成了书呆子,种田农民真智者;老爹聪明如农民,儿子蠢得像教授。
当然,我们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否认人与人跨文化的差异性,而是说,怎么看人,是将人假定为“傻瓜蛋”与“聪明人”,还是将人看做是都一样“聪明”(或“谁比谁都不傻”)的自主自由选择个体,是一个社会文明、组织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是“计划集权”与“市场民主”两类文化大相径庭的人性假定和指导思想。
在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如果我们按照傻瓜等级将其成员进行分类看待,那么,沿此逻辑演绎出来的文化(游戏规则),自然是聪明者管理傻瓜者。但问题是,聪明的人中还有最聪明者、最最聪明者,因此,这个社会或组织的游戏规则最终会演化为最聪明者说了算,大家因为都不聪明,所以都听从(最)聪明者,这(最)聪明者是谁?就是政治精英、计划者或独裁者。这样的体制、文明或文化不是别的,就是一种不先进、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独裁制度”、“专制文化”或“计划经济”。
反之,一个社会文明、经济体制或组织文化建设,如果是建立在“谁都不比谁傻多少”的人性假定基础上,在这样的社会、制度或组织中大家都是一样的聪明人、可以自由自主做决策的平等个体,遇到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怎么办?不能听某个“假定”为聪明人的,而是大家一起做“公共选择”,或按照一个公认的游戏规则选择一个合适的“代理人”去办理。这就是所谓现代市场经济、民主体制、公民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建立自契约平等基础上的现代商业文明或市场文化的基本秩序和发展趋向。说穿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民主社会?用我们党的话语来说,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种“官本位、大一统”的社会生态中,小民百姓将大官老爷看做领袖精英,草根民众在达官显贵眼中不是愚民刁民就是笨蛋傻瓜的根本原因。这种“意识形态”千百年来深入文化骨髓,不仅“深入官念”,而且真可谓“深入民心”。其在极端年代中极端的表现,就是当年“文革”十年浩劫的恐怖局面:要么把人塑造成“神”,要么将人打成“鬼”,就是不把人当“人”,全社会到处都是“牛鬼蛇神”。
十多年前,我曾经随课题组到内蒙古一个旗去做调查研究,一天走访了旗、镇、村三级政府主管领导,令我们吃惊的是,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引用毛主席语录,说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如今的农民素质太差、欠揍,叫他种什么他偏不中什么,太不听话、太难管了……听后,不禁心犯嘀咕:我真不知道谁素质差、谁欠揍呢!
改革开放40多年了,在当今网络数字化的民主法治时代,这种“不把人当人”或“狗眼看人低”(对不起此话有些糙)的意识形态究竟改变了多少?只要看看我们一些官员的言谈举止、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机构所作所为,就可一目了然:文化意识形态进步,真如王蒙老爷子所说的那样,如同“坚硬的稀粥”,要改起来似易还难甚至难上加难啊!
不信吗?就在年末岁初,一个冠冕堂皇的大慈善基金会,竟然做账时让小数点在亿的十位数与个位数间“乱跑”,做出“48亿元神秘账目”被揭露后扬言要公布账目自证清白,可是隔了一夜就出尔反尔,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猥猥琐琐莫名其妙地以怕公众“看不懂”他们的专业账户而作罢,后经“专家”内部审计还是硬生生得出一个牵强附会、让人难以置信、不信白不信的结论:“帐有误、没问题”。
对这些将民众当傻瓜的官僚精英们,能让(真正的)人说什么好呢?脑袋里立刻蹦出若干年前一位大导演面对小民恶搞他时很生气地说的一句话:
“(是)人(就)不能无耻到如此地步……”
究竟谁比谁傻?谁比谁素质低?谁比谁无耻?还真说不清楚唉。
原载《商业文化》2012年第2期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1626室 联系电话:010-58807634